历史上的人民大街 地理-中国彩虹网 蔡江婧 2929847

历史上的人民大街

长春日报 ·2019-07-31

  满铁附属地时期的中央通。 房友良提供

  人民大街今貌,一线繁华看不尽。 贾春文 摄

  伪满时期的大同大街。 房友良提供

  近日,途经长春市人民大街的市民会发现,这里正在昼夜不停地进行施工,铺设非机动车道、改造市政管网、栽植景观植物……一项大规模的人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工程正在紧张地进行。

  人民大街作为贯穿长春市区的中轴线,诞生在百余年前的沧桑岁月中,是这座城市的历史见证。建成初期的人民大街是怎样的面貌?两侧有哪些历史建筑和老公园?这条街路又与哪些历史事件密切相关?本报以此次改造提升为契机,为您讲述这条大街的风雨沧桑。

  抚今追昔,人民大街已从百年前带有殖民色彩的街路,发展成现代化城市中宽敞美丽的交通动脉和承载城市记忆的历史文化街区。旧貌换新颜的巨大改变,折射出的是时代的进步和整个城市的发展变迁。

  人民大街,在历史上曾分为中央通和大同大街两段。

  中央通段,从长春站至西公园(今胜利公园),建成于1907年,最初被命名为长春大街,1921年后改称中央通。中央通全长900米,街宽35米。这段道路以长春站为中心,与东斜街和西斜街一道形成放射状的道路干线,成为当时满铁附属地内的城市主框架路。

  由于当初这条街被定位为官厅和公建街,所以没有设置过多的商业建筑。这条街最先开始建设的是大和旅馆(今春谊宾馆)、邮便局(今宽城区邮电局)、警察署(原宽城区公安分局)、日本神社(今省政府幼儿园)、长春小学校(今天津路小学)等建筑。

  伪满洲国成立后,这里又陆续建设了满铁新京支社(今长春铁路办事处)、国都旅馆(今吉林省第二招待所)、榊谷大厦(今吉林省招待所南楼)、满铁图书馆(原长春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伪满国家通讯社和弘报协会(今中国移动青岛路营业厅)、加油站、伪满新闻社(今天天手机卖场)和中央旅馆等建筑。

  大同大街段,北起西公园(今胜利公园),南至伪满建国大学(今长春大学),全长7500米,宽度为54米。1932年开始建设,到1933年年底,完成了西公园到大同广场(今人民广场)路段。1935年后,这一路段进入建设高峰期,各类官厅、会社、银行、百货店、办公楼等建筑纷纷动工兴建。到1938年,大同大街基本建成,成为名副其实的“新京第一街”。

  大同大街是伪满《新京国都建设计划》中最重要的一条南北主干线,成为长春新、旧城区的中轴线。道路采用“平面环形交会”的方式,设计了6个街心广场,包括站前广场、新发广场、大同广场、兴仁广场(原解放广场)、至圣广场(原自由广场)和建国广场(今工农广场),主路与辅路之间设绿化隔离带,形成主辅分离的三段式布局。

  1945年东北光复后,苏军进驻长春,把这条街更名为斯大林大街。1946年国民政府时期,把街道分成两段,北段为中山大街,南段为中正大街,中心广场也同时更名为中正广场。1948年后,这条大街被称为斯大林大街。1996年5月1日更名为人民大街。



作者:编辑:蔡江婧
分享

相关新闻

关于中国彩虹网|广告服务|联系方式|网上投稿|法律顾问(吉林创一律师事务所)|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0431-82530026|举报邮箱:jb@chinajilin.com.cn

Copyright (C) 2001-2006 chinajil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彩虹网版权所有吉ICP备1700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