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本愿寺旧址:隐藏在闹市中的佛教庙宇 人文地理-地理 佟燕玲 2938286

0b7933ff-52ef-4fc0-8a97-d0a7c510ee7b.jpg

东本愿寺大殿现状。 图片由王新英提供

  建筑档案

  地理坐标:长春市北安路735号

  建筑时间:1936年5月~1937年

  设计者:伪满总务厅

  建筑者:福昌公司(日)

  工程造价:21万元(伪币)

  建筑面积:1590平方米

  文物等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人民大街与北安路交会处西行不远,有一座庙宇样式的建筑,曾经由于周边高大楼宇的遮蔽,长时间不为人们所关注。拥有淡绿色瓦面的硕大屋顶,是这座建筑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尽管身居闹市,却鲜有人真正知道它的由来。这座建筑修建于1936年,是当时日本人在中国东北修建的规模最大的佛教庙宇建筑,当时的名称是“日本东本愿寺新京别院”。

  1907年,随着“满铁”在长春开始的附属地建设工程,日本佛教各个流派也随着陆续移居长春的日本侨民而在这里传播开来。同时,作为宗教信仰的实物载体,日本各佛教流派的庙宇建筑也随日本移民的增多和长春城市规模的扩大,从原来的头道沟“满铁”长春附属地慢慢向城市新开发的南部地区蔓延开来,这座东本愿寺旧址便是其中之一。

  早在20世纪初,信奉佛教净土真宗的日本京都东本愿寺就在“满铁”长春附属地内开设了“出张所”。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京都东本愿寺又在长春设立了“日本东本愿寺新京别院”,新寺选址于当时建成不久的“大同大街”(今人民大街)西侧,这里向北约300米就是当时的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和司令官官邸,南侧和东侧分别与当时的三菱康德会馆、海上会馆隔街相望,可以说这里不仅是当时在长春的日本人活动较为集中的区域之一,也是当时长春政治、经济的中心区域之一。

  东本愿寺旧址作为当时日本人在中国东北境内修建的规模最大的佛教庙宇建筑,采用了中规中矩的建筑样式。庙宇是由大殿和配殿共同组成的一个庭院式建筑群落。大殿虽为传统庙宇样式,却摒弃了传统的砖木建材,采用钢筋混凝土来构建主体部分。大殿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覆盖着淡绿色瓦面的歇山式屋顶,日本老人栗原忠道曾在《长春地图》一文中这样记述他记忆中的大殿:“新京别院确实是出色的海外传教的净土真宗的寺院,是模仿由很大歇山式屋顶的‘京都本愿寺正殿’的样式的日本式钢筋混凝土的宏伟建筑。”大殿檐下的斗拱、柱头也没有使用木材,同样使用混凝土模仿木构制作。

  大殿北侧由连廊与配殿相连,配殿较小,与大殿形成鲜明对比,更加衬托出大殿的气势。配殿的构造材质与大殿不同,采用了传统的砖木结构,屋面覆瓦为灰黑色日本板瓦,入口处有弧形挑檐,有精美木雕,山墙下端同样有精美的木质悬鱼装饰。配殿虽然体量无法与大殿相比,但在建筑结构的表现和局部装饰细节方面都更具日本传统寺庙建筑的特色。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这座曾经香火旺盛的“日本东本愿寺新京别院”和其他日本宗教庙宇一同陷入沉寂。日本难民陆续回国之后,庙宇不再开放。长春解放之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东本愿寺旧址先后成为长春市六一小学、长春市实验中学、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等学校的教学场所和图书馆。几十年时光荏苒,这座庙宇建筑慢慢被周边高楼所遮挡,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了解它前世今生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作者:王新英编辑:佟燕玲
分享

相关新闻

关于中国彩虹网|广告服务|联系方式|网上投稿|法律顾问(吉林创一律师事务所)|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0431-82530026|举报邮箱:jb@chinajilin.com.cn

Copyright (C) 2001-2006 chinajil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彩虹网版权所有吉ICP备1700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