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看吉林

牢牢把握新机遇 踔厉奋发新征程

来源: 吉林日报 2022-12-30

吉林市冰雪经济发展迅猛。

吉林市政务服务中心积极开展便民服务。

美思德有机胺项目加快建设。

吉化碳纤维实现原丝连续满工位长轴运行。

国网新源吉林蛟河抽水蓄能电站筹建期工程开工现场。

吉林化纤集团十五万吨原丝项目一期开车成功。

吉林市七边环境治理效果显著。

吉林化工园区绿色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

吉林市秋季水稻大丰收。


写在前面

新雪季,北大湖滑雪度假区雪道增至47条,缆车数量增至10条,成为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滑雪度假区;永吉县、桦甸市分别获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实施千万千瓦级抽水蓄能工程,蛟河抽水蓄能电站启动建设,标志着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抽水蓄能基地开建;总投资339亿元的吉化转型升级项目全面开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省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中国石油第一个全部使用绿电的化工项目;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彻底消除了劣五类水体,获批国家北方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蛟河市被评为2022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2年,吉林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集中精力办成了一批大事要事,解决了一批棘手问题,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吉林市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实现“止跌、回升、增长”目标。各级领导带头遍访企业,实行稳经济目标量化管理,按月开展“赛马”。1月至10月,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增长5.4%,项目投资(不含房地产)增长19.9%,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7%,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7%。

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吉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修改法规10部,废止5部,科学编制2022—2026年地方立法规划,地方立法和人大监督等工作全面加强。吉林市政协扎实开展“协商议政质量提升年”“协商成果转化落实年”“政协工作品牌建设年”活动,构建起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四级委员联络站体系,“有为政协”开创新局面。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吉林市扎实办好十个方面83项民生实事,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2万人,择吉留吉高校毕业生超过1万人。推进健康吉林建设,吉林市中心医院省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等10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市传染病医院投入使用,全市公立医院医患总体满意度连续5年全省第一。

大力推进城市更新,实施城市建设管理十大行动,启动南部新城、温德河和西山三大片区开发,实施红旗大桥、高新大路、延长高速蒲烟段、长吉南线二期、永吉城防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开通吉林至长春副线、吉林至磐石公交化改造线路,老旧小区改造惠及2万户居民,在全省率先实现专业化物业管理全覆盖,全国文明城市复检连续两年居东北地级城市首位。

此外,自今年2月以来,吉林市还启动了“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社会各界聚焦“大学习、大排查、大调研、大落实”四个关键环节,以着实、务实、求实为根本,掀起了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热潮,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推进吉林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再创老工业基地新辉煌。

厚植发展沃土 激发经济活力

今年,吉林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跃升年”行动,突出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要素环境、信用环境”五大环境,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7万余户、企业7000余户,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持续提升高效便民的政务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居民就近办事项达到150项。全流程审批系统已延伸至71个乡镇街道、13个村社区,完成了全地区7294项延伸事项的流程配置及正式环境数据推送。推出重点项目审批“优先办”等7项举措,压缩办理时限;累计办理“无还本续贷”抵押登记业务693笔,贷款金额26.3亿元,为企业节省过桥资金约6569万元;推广网上申请退税,办理留抵退税退库金额27.7亿元。

持续强化公平公开的法治环境。吉林市推行行政检查执法备案智能管理,纳入全市196个行政执法单位、5364名执法人员,纳入市场主体检查对象38.9万户,开展行政检查1.85万次,行政检查执法质量大幅提升。成立吉林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强化商标专用权保护,查结案件20件。

持续优化利企惠民的市场环境。出台《关于推动全市外贸保稳提质的十五项措施》等政策,并持续开展认证企业和政策个性化服务工作。目前,吉林化纤公司成为我省首家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经核准出口商认定的企业。作为全省“一体化平台”试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成交项目1479宗,实现交易额170.50亿元,节资增益3.52亿元。

持续加强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吉林市实施低压用电客户“三零”服务,以及全省异地受理用电报装业务;启动工业项目“报装即通水通气”改革,做到“零上门、零审批、零成本”;开展银企对接会和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吉人回吉”等活动,为企业提供资金、科技和人才支持。

持续改善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累计归集各类信用信息2.2亿条,信用承诺书102万份。推广“信易贷”平台应用,目前,授信金额96.41亿元。开辟信用修复绿色通道,为73户企业完成信用修复85条。今年8月,吉林市在全国261个地级城市信用监测指数排名22位,创历史最好成绩。

做强多元龙头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冬至已过,吉林石化120万吨乙烯装置桩基础施工还在紧张进行,吉林化纤1.2万吨碳纤维复材项目最后两条碳化线安装调试进入收尾阶段……

今年,吉林市围绕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四六四五”发展战略,计划实施的401个投资规模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260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40个。

面对复杂的宏观形势和艰巨的建设任务,吉林市出台了扩大有效投资22条措施,建立日调度、周报告、旬分析、月通报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发展中存在问题,保障项目进度。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由市级领导包保推进,每月调度进展情况,带头研究谋划,深入现场办公,带队向上沟通,协调督导推进,全力协调解决项目用地、用能、资金、运力保障等问题,推动一大批对吉林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质量发展影响深远的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伴随铿锵的锤击声,打桩机将一根根预制混凝土桩扎扎实实地打入地下。9月25日,吉林石化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全面开工。该项目是“十四五”以来国家批准的首个大型石化项目,总投资339亿元,新建120万吨/年乙烯、60万吨/年ABS等21套炼油化工装置并改造一批现有装置。“这个项目将带动吉林市化工产业上下游及关联产业链延伸发展,推动吉林市化工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吉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是吉林化纤40万吨碳纤维全产业链项目整体高速推进的一年,5月以来,碳纤维原丝、碳化、复材等项目每月都有新产线投产,“中国碳谷”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国网吉林蛟河抽水蓄能电站今年7月末启动建设。该项目是我省打造国家级新能源生产基地、建设东部“山水蓄能”三峡的重要支点。项目建成后将为吉林市乃至全省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吉林市加快把“冰天雪地”的冷资源转变成推动振兴的“金山银山”。吉林市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聚焦省市冰雪产业发展目标,今年推进总投资57.44亿元的7个重点项目高效实施,全面升级北大湖滑雪场设施设备。

同时,吉林建龙120万吨冷轧、华耀15亿只先进功率器件半导体封装基地、金隅绿色新型建材产业园、钼尾矿综合利用产业园、永吉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取得突破性进展。

稳固“压舱石” 实现“稳增长”

现代化生产线连续投产,产业园区建设日新月异,专精特新企业蓬勃发展……在今年极为特殊的宏观形势下,吉林市千方百计稳定工业运行,规模工业产值同比增长。发展稳健的工业经济,成为吉林市实现“止跌、回升、增长”目标的“压舱石”。

今年,吉林市开展了工业战线“百日攻坚”行动,围绕相关企业按月调度监测生产运行情况,同时强化产品产量监测,坚持产值、产量、增加值一体抓。突出重点企业,特别是吉林石化、吉林化纤、吉林建龙三户百亿级企业支撑作用,推动企业产能释放。充分发挥省级专项资金奖补效能,为符合条件企业争取省级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756.47万元,盘活复产中瑞丰重工、苏科化学等停产企业,强化企业运输、用电、煤炭等各方面要素保障。

不断加大企业纾困帮扶力度,提供实实在在的惠企政策。“服务企业月”活动启动后,34个职能部门拿出125条为企业服务举措,为企业办实事400余件。第二届企业家节评选30名专精特新优秀企业家并给予奖励,营造了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浓厚氛围。编制《2022年重点工程项目汇编》,提高本地中小企业产品采购和配套率。通过开展各类产需对接、银企对接会,为企业间合作牵线搭桥。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作用,服务企业超过1.5万户。持续完善产融合作服务平台,全年帮助企业完成资金周转超过10亿元。

发挥产业项目支撑作用,促进项目建设提速提质、达产达效。全力推动吉林化纤15万吨原丝一期、中泽吉铁钼深加工一期钼酸铵生产线等项目投产,完成永吉冰雪装备产业园项目一期工程、与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持续推动传统支柱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壮大,构建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

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促进企业技术中心的能力提升和逐步晋级。全力推进技术创新工程项目建设,36个项目列入吉林省技术创新工程计划。全力推进双创载体提档升级,4家创业载体被认定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全市省级创业孵化基地达45家。

为激活民营经济,吉林市还加快推动中小企业升规晋档和“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达到7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08户,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2户。

产业集群引“凤群” 招商引资亮点多

年初以来,吉林市聚焦六大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上下协同联动实施产业项目精准招商,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老工业基地再创新辉煌注入了新的强大动能。

截至11月末,吉林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速实现31.4%,自5月以来,连续7个月高于全省平均增速;新签约招商项目268个,投资额为1291.8亿元,其中产业项目占比95%以上。有色金属加工、钢化新材料产业园等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碳纤维油剂上浆剂、超薄柔性玻璃产业园等产业链优质项目纷纷落地……

据吉林市合作交流办相关人员介绍,今年,吉林市统筹制定了“市领导高位推动、统筹联动、产业链互动、部门协同、资源共享、开发区能级提升、重点招商项目专班推进、赛马问效”等八项招商引资工作机制。通过线上线下洽谈,储煤基地、巨龙谷冰雪产业示范区等一批大项目实现在线签约,碳纤维汽车轻量化部件、制氢设备生产等项目得到大幅推进。

匠心细作,精准促倍增。吉林市把“工匠精神”运用到招商引资工作中,围绕16条产业链精心谋划了143个重大项目。全力引进延链、强链项目,充分发挥产业链招商引资倍增效应。利用吉化转型升级项目启动、碳纤维提质扩量等重大机遇,开展化工、碳纤维等重点产业专项招商工作;把握“双碳”风口抢占新赛道,开展生物基新材料、氢能产业链等细分领域招商工作,积极打造产业发展新优势。

火力全开,密集抓洽谈。积极参加“吉林省医药强省建设大会”“吉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发展座谈会”等省级招商活动,推动一批项目集中签约,一批项目达成合作意向。第七届全球吉商大会期间集中签约招商项目11个,总投资额171.4亿元。在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中,全市招商力量瞄准国内外500强、上市公司、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主动出击,精准招引优质项目。

做优平台,提升承载力。吉林市研究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及引进碳纤维复材及制品项目优惠政策,细化项目建设工作流程,按照各项目建设节点倒排工期逐一推进,并通过重启半拉子工程、复苏停产企业、提速征地拆迁等专项攻坚行动盘活一批新项目。同时,针对影响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进度的痛点难点问题召开专题会议,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及时解决,使投资商的信心得到有效增强。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

2022年,吉林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打造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总体目标,以科技型企业培育、碳纤维产业发展和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等为主攻方向,积极为全市振兴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科技支撑。

吉林市助力碳纤维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支持企业与域内外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发25KT700大丝束碳纤维、35K风电专用碳纤维等产品。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吉林国兴年产1.5万吨大丝束碳纤维等10条专用碳化线投产,吉林碳谷15万吨原丝项目一期达产;国兴复材47条大丝束碳纤维拉挤板生产线形成产能9000吨。积极推进中石油万吨级碳纤维等12个规划及新开工建设项目,吉林碳谷年产15万吨碳纤维原丝等10个续建项目,总投资268.3亿元。现已谋划碳纤维产业链项目92个,拟投资385亿元,达到项目建议书44个,全年预计谋划110个项目,总投资404亿元。推动筹建吉林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人才联盟,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服务链深度融合。

助推医药健康产业链稳步发展。吉林市推荐二代鼻窦球囊导管系统等3个项目获得2022年省级立项支持150万元,多激光复合参数流式细胞仪的研发等5个项目申报省科技厅医药领域专项,涉及资金312万元。谋划医药健康产业链项目59个,拟投资278.75亿元,达到项目建议书38个,取得甲级资质项目建议书项目20个。生殖健康创新产业园项目、生物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和智能及微生物产业园区项目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主动对接引进上海西部医学科技集团等国内头部企业助力吉林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目前,已签约项目6个,计划投资19.9亿元。

吉林市聚焦平台搭建,科技创新活力得到有效激发。推动吉林宝旌公司获批省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推动吉林化纤与吉林化工学院共建碳纤维实验室检测分析中心,合作研发碳纤维缠绕气瓶等项目,协调省科技厅推动化纤集团为龙头组建省碳纤维产业创新联合体。启动“吉林市创客家园杯”医药健康领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和市级众创空间征集工作,共征集项目4个。对“新科技、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平台专项、重点产业科技创新支撑平台专项、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专项8个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支持,拟扶持资金170万元。

吉林市推动跨区域科技合作再上新台阶,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签订了《创新发展合作备忘录》,推动吉林大学吉林市研究院认定华微电子等6家创新中心和科创服务中心,同时征集9个吉大合作专项。支持东北电力大学创建新能源研究院,积极协调省科技厅将研究院纳入“吉林省双碳产业创新中心”。推进北华大学智慧冰雪研究院建设,重点支持开展智慧冰雪等方面研究。

此外,吉林市还举办科技型企业专场银企对接会,12家资金需求企业与银行机构达成融资意向11.85亿元。吉林市完成了80名科技特派员协议签订和网上注册工作,实现全市109个脱贫村全覆盖。推荐14户科技企业进入吉林省腾飞类拟上市企业培育库。组织开展了70项项目验收,推荐域内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申报29项吉林省2023年度科技计划项目、6项2023年度中央引导地方资金项目,完成2021年度吉林省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拨付161.5万元。为符合条件的外国人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81件,帮助企业完成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44份。

预计到年底,吉林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将达60家,新增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5户,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90户;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3个;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9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达8家;共99户企业319个项目获得省级以上资金支持6358.9万元。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2022年,吉林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着力突出“带农”“益农”等关键环节,夯实巩固成果的举措,创新乡村振兴的载体,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更加精准、有效。

建立农村易返贫人口快速发现响应机制。吉林市组建“乡村振兴部门+行业部门+驻村工作队+村组监测员”的四级防返贫监测帮扶队伍,市县两级乡村振兴部门组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调研指导组和工作专班,坚持以“四不两直”不定期深入基层随机暗访督导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强化责任落实。

打好“三张牌”,构建产业“强引擎”。打好“项目牌”,多管齐下抓质量;打好“信贷牌”,纾困帮扶解难题;打好“管理牌”,厘清资产增效益。严格项目资产处置,强化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全面排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会同财政等部门逐类研究、逐项敲实、逐一解决,落细落实政策措施。

多措并举,“五送”促就业。“送温暖”入户,了解服务对象需求建立就业服务清单;“送岗位”上门,促进未就业援助对象尽快实现就业;“送信息”到手,靶向推送岗位信息促进人岗精准匹配;“送服务”到人,确保援助对象都能得到精准援助服务;“送政策”到位,帮助援助对象掌握政策和申请流程。

深化“示范创建+”,推动乡村建设全面提质。“示范创建+七边治理”扮靓乡村绿美底色;“示范创建+特色产业”助力农民致富增收;“示范创建+督导考核”推动工作落地达效;“示范创建+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整体提质。将乡村建设行动与“千村示范”创建工作同考核、共推进,推动乡村“软”“硬”件提升。

强化项目管理,促进产业益农。持续强化项目库建设,围绕稻米、肉牛、食用菌等特色产业,选择投资发展方向,努力实现集群式发展。合理分配使用衔接资金,全面加强各县(市)区乡村振兴局与财政部门的沟通,确保达到国家和省关于资金拨付节点要求。有效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督促县级制定扶贫项目资产目录和《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护预警工作方案》。强化项目督导考核,组织各县(市)区项目库年度内拟实施的项目自查工作,对衔接资金支出进度“旬”统计“月”通报调度。

打造小额信贷扩面增量“4+”模式。吉林市乡村振兴局创新打造以“县级统筹+农户入股+公司托养+信贷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小额信贷提质扩面“4+”模式,发展特色养殖产业。

扎根乡村传文艺,吉林市注重乡镇文联建设与创作基地建设结合,市县乡建立了舒兰市溪河镇“吉林市书法之乡”,蛟河市松江镇“国家美术写生基地”、河南街碾子沟村“吉林省农民摄影创作基地”等乡村文艺创作基地31个。举行“我们都是追梦人”大型广场舞表演,定期开展书法公益培训,承办“美丽乡村·白桦相约”全国农民画展。举办“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系列美术写生采风活动,组织美术家主题创作。举行“白桦林里是故乡—吉林作家桦甸行”等活动……

践行生态文明 推进绿色发展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解决,生态环境安全得到切实保障……2022年,吉林市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为打造全国生态宜居样板城市夯实了环境基础。

吉林市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三期、江北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今年1月至11月,吉林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94天,优良天数比例88%,预计全年各项环境空气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1月至11月,19个国家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94.7%、达标率100%,预计全年优良水体比例能够达到考核要求。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深化。截至10月,吉林市推动实施千村示范建设项目108个,打造宜居宜业美丽示范村285个,评选出“美丽庭院·干净人家”3084个。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农村厕所改造完成4400户,农村污水治理、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能力切实提高,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持续落实,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全面实施,农村生态环境全面提升。

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方面,吉林市加快北方清洁取暖试点城市建设,实施热电联产、余热利用等清洁取暖项目,严控“两高”项目建设,逐步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推进碳汇交易工作。

吉林市进一步优化生态安全发展格局,加强生态空间规划管控,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全市生态保护区划定,严格按照规划用途和规定程序办理用途专用许可。对以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重要水源地等实行特殊保护。持续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环境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强化,有力维护了生态环境安全,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群众关心关注的环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截至目前,全市第一轮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反馈的120项问题已完成整改118项,交办群众信访举报案件全部办结。第二轮督察反馈34项问题完成整改20项,完成率59%,交办688件信访案件办结665件,办结率达97%。

发挥“三农”基础作用 持续提升生产能力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今年前三季度,吉林市一产增加值、农林牧渔总产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1%和3.5%,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突出亮点。

坚持一产优先发展,大宗农产品指标持续增长。2022年,全市大宗农产品保持稳定,各项指标持续增长。粮食生产方面,年初以来,吉林市在全省率先组织农民返乡春耕,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002.13万亩,粮食产量91.06亿斤。农副产品生产方面,园艺特产业稳中有增,据预计全年园艺特产产量达180万吨,同比增长4%,其中蔬菜产量预计达90万吨、食用产量据预计达44.5万吨、瓜果产量达28万吨。生猪养殖方面,养殖保持盈利状态,全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全年生猪饲养量力争发展到380万头,同比增长2.8%。水产生产方面,持续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据预计全年水产品产量4.36万吨,同比增长3.1%。

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保持高质量发展。肉牛养殖趋向规模化和标准化,桦甸市金牛牧业肉牛养殖场被评为新型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肉牛饲养量据预计同比增长15.4%。产业集群培育提速,全市推进磐石灵芝、桦甸黄牛、舒兰白鹅产业园和蛟河黑木耳产业建设,形成了集聚规模效应。

项目建设稳中有进,农业经济提质增效。今年,全市农业领域的两条产业链招商组谋划重点项目68个,总投资490亿元,成功签约13个,总投资71亿元。同时,持续培育做强玉米水稻、杂粮杂豆、生猪禽蛋、肉牛等八大产业集群。全市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366家,新增认定昌邑新星珑泽、船营春光等4个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新创建磐石取柴河和桦甸二道甸子两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争取到强镇项目建设扶持资金2000万元。

夯实一产转型根基,农业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大力发展数字农业,龙潭区、蛟河市、磐石市已完成部分农用地空间数据和管理数据采集,形成一张底图。而在进一步深化与长光卫星战略合作的基础上,吉林市建成空天地一体化农业综合监管平台,全市1500个物联网监测设备与长光卫星云图实现结合,为种植大户和主体提供卫星遥感数据及农业物联网实时感知数据。目前,全市可视农业联盟发展到300家,可视化示范基地发展到110家。

固本培元,加快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吉林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打造“百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带”,采取集中投入、连片治理、整体推进的建设方式,确保建设一片、建成一片,着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目前,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59.8万亩,累计建成406万亩。同时,18万亩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和永吉县10万亩黑土地保护整县试点工作推进顺利。

目前,吉林市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1个(永吉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永吉柞蚕、桦甸肉牛),培育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区1个(磐石市),省级产业化联合体5个。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稳定在6000户以上,直接带动形成专业村119个。家庭农场发展到9795户,示范家庭农场突破600家,数量同比增长61%。“吉字号”农业品牌进一步擦亮,新认证桦甸黑木耳、磐石锦绣海棠、磐石大榛子、磐石灵芝4个市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此外,2022年,吉林市获得中央、省专项资金创历史新高,到位资金13.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41亿元,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4万人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7万元。


记者:编辑:李墨
分享

相关新闻

关于中国彩虹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上投稿  |  法律顾问(吉林创一律师事务所)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0431-82530026  |  举报邮箱:jb@chinajilin.com.cn

Copyright (C) 2001-2022 neabridg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彩虹网版权所有   吉ICP备 0500260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