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硕士求职难背后 游学-中国彩虹网 蔡江婧 2988394

  “有的同学不得不在自己简历里删掉去美国读硕士的经历,这样反而能得面试机会。”从美国杜克大学读完金融硕士的杨婕怎么也没想到,海外硕士学位竟然成了自己找工作的绊脚石。
  求职难
  杨婕本科就读于国内一所211大学金融系,毕业后赴美深造。去年底回国开始“海投”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国有银行等金融类机构,但收到回复的概率只有2%。“国内研究生毕业的同学都轻松进入某国有银行总部,而我发出的简历却迟迟得不到回复。”
  和杨婕一起回国的二十多名硕士同学,目前工作均没着落。在“海归”求职者聚集的应届生求职网BBS上,描述“海归”找工作的辛酸贴随处可见。很多“海归”表示,花几十万人民币学成归来,竟然还不如以前,令人难以接受。
  据统计,美国金融专业的硕士留学生,归国后平均第一次就业率只有60%,起薪在3000元至4000元。
  启德国际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2年“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湖北地区36.5%“海归”第一份工作起薪不足4万,67.2%“海归”起薪不足6万。世界百强名校毕业的“海归”对年薪的期望值最高,达到34.8万。
  民营企业成为吸纳“海归”人才主力军,有近一半“海归”在民企找到职业发展平台,进入国企和政府部门的只有10%左右。这与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向有很大差异,记者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了解到,2012年该院的一百多名硕士毕业生,进入国有企事业单位的高达90%以上。
  记者了解到,国有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一些特殊部门,对“海归”并不欢迎。广西某国家机关的招聘简章上,直接注明:“国(境)外大学毕业的,一律谢绝报考。”
  留学热
  尽管“海归”硕士屡遭求职尴尬,却丝毫没影响持续发酵的“留学热”。出国留学趋势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创下历史新高,达到40万人。预计2013年,出国留学人数还将继续增长。
  调查显示,美国四个国际学生中就有一名中国学生,留学低龄化现象日趋明显。家长临时决定送子留学比例逐年递增,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国家的留学咨询量同比增长10%,90后成留学主力军。留学的地域也越来越广,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海外院校也开始招揽中国学生。
  杨婕找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面试官对其所读学校的质疑。面试官认为她只是去国外镀个金就回来,多数人只听说过哈佛、牛津等世界名校。
  随着留学生群体扩大,一度是国内用人单位争抢的“海归”,从几年前的“香饽饽”变成备受挑剔的“海待”,“海归”也有了“大海归”与“小海归”之分。
  是否有海外工作经验是决定“大海归”与“小海归”的分水岭。启德国际教育武汉分公司副总经理裴育说,月薪在1万到3万甚至在3万以上的这类人群被称作“大海归”,他们占据职场金字塔顶端,是国内外企业争夺对象。没有工作经验的“小海归”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差很多,薪金为3000至5000元。
  在金融业,国内外大公司只会争抢在国外有五年以上投行工作经验的人。
  冷思考
  从众星拱月到质疑唏嘘,从“待价而沽”到“折价而售”,“海归”们不再是所谓的“天之骄子”。
  对“小海归”来说,只有三五千的薪资有点残忍。出国两年至少花费五六十万人民币,月薪5000元的薪资,十年才能收回成本。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对外开放,国内外百强企业对国际人才的要求更高。专家指出,专业对口是职业生涯的“敲门砖”,国内高精尖企业欢迎具有高端专业背景的国际化人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真才实学”。
  裴育认为,海外求学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生历练,年轻人如刚踏上社会,就过于计较收支平衡,往往会使未来的路更窄。他说:“海归硕士们外语流利、具备国际视野,只要在职场中找准位置,发挥优势,更具有厚积薄发的潜质。”

作者:编辑:蔡江婧
分享

相关新闻

关于中国彩虹网|广告服务|联系方式|网上投稿|法律顾问(吉林创一律师事务所)|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0431-82530026|举报邮箱:jb@chinajilin.com.cn

Copyright (C) 2001-2006 chinajil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彩虹网版权所有吉ICP备1700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