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大把“产学研”拧成一股绳 一点通-游学 佟燕玲 2848905

  “这套装置需要什么样的结构?各轴的进给速度、功率是多少?”课堂上,老师在向学生们提问,然而教学地点却不在学校的教室里,而是在企业工厂里。带着学生进工厂做实验、做课题、攻克技术难关……这是长春工业大学焊接学术团队带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宫文彪的工作日常。

  “我所有的科研项目都来自于生产一线的实际需求。”这是宫文彪常说的一句话。宫文彪的科研项目“搅拌摩擦焊先进制造技术在铝合金车体上的应用开发”被成功应用在“复兴号”高铁车钩座、连接板、裙板、顶板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环节。这是他围绕生产实际开展研究,把科研成果落在长春大地上的一种体现。

  在长春工业大学,像宫文彪这样的科研人员还有很多。他们长期深入到企业一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开展共性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公关。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离不开“产学研”的密切合作。长春工业大学引导科研人员主动深入吉林化纤公司开展联合技术攻关,集中解决制约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目前已形成年产1.8万吨碳纤维原丝生产能力,2018年吉林化纤碳纤维和原丝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该校项目组与长客股份公司、省泰浩轨道客车装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历时10多年合作,完成了6套适应轨道客车铝合金车体的专用设备技术条件及规范、标准的制定,在国内轨道客车制造业率先将搅拌摩擦焊先进制造技术进行产业化,成果应用于武汉地铁2号线、新加坡地铁、深圳地铁2和5号线、南昌地铁等铝合金车体的生产制造,3年实现产值20.49亿元。

  长春工业大学持续优化和完善科研平台的建设模式,目前已建立由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中心、中试中心、研究院、校内高端科研平台和校企合作研发中心组成的科技创新体系,加速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现有高分子材料合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先进结构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合成树脂与特种纤维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平台36个,覆盖了机械、材料、化工、自动控制、电气、生物、信息科学等学科领域。同时,为进一步赋予科研人员和二级学院更大自主权,不断深化科技成果权益管理与科研项目的“放、管、服”改革。制定和修改相关办法条例,明确科技人员可以采取技术许可、转让或者作价投资等方式转化科技成果,规定了最高达90%的成果转化收益用于奖励成果完成人和项目组成员。明确项目负责人全面自主权“四技合同”管理优先、预算科目不作比例限制等条款,同时根据项目实际,可预算一定比例的特支费。充分激发了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潜力和活力。

  长春工业大学将“产学研”切切实实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成为碳纤维、汽车安全气囊自动生产线、铝合金搅拌摩擦焊、冶金节能、ABS树脂等一大批重大成果在省内外实现产业化的最大驱动力。在这里,一幅高校师生集体参与科技创新创业的宏伟诗篇正在徐徐展开。


作者:编辑:佟燕玲
分享

相关新闻

关于中国彩虹网|广告服务|联系方式|网上投稿|法律顾问(吉林创一律师事务所)|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0431-82530026|举报邮箱:jb@chinajilin.com.cn

Copyright (C) 2001-2006 chinajil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彩虹网版权所有吉ICP备1700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