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长白山大碱场村名的起源 读有趣-有趣 佟燕玲 2850649

探索长白山大碱场村名的起源

吉林日报 ·2019-04-04

  曹保明在雪原踏查

  正月里,长白山林海雪原白雪茫茫。曹保明在村民向导刘本峰、谢洪友的带领下走进长白山,探索一个村名起源地的来历。

  今天的大碱场村,位于松江河林业局前川林场,属于抚松县东岗镇,距松江河58公里,距长白山主峰42公里,距二道白河48公里。站在大碱场村的高坡上,可以清晰地望见白雪皑皑的主峰非常壮丽地显现在前方的树头上。

  大碱场村是个老村落,约形成于清末民初。早期这里的百姓都是山民,从事放山、挖参、采药、狩猎、木帮生涯。这里又是抗联密营,1936年日寇袭击血洗了这里,曾经有42名抗联战士在此英勇就义。但直到今天,一般老人也说不清这里为何叫大碱场,这里也不产碱呀!

  为了更好地挖掘村落文化,记录红色抗联村落文化,曹保明说,必须搞清村名的来历。在一次村民座谈会上,有村民说往东8里地有个地方叫碱窑子,这引起了曹保明的注意,他决定踏查一下。从村里岀发,向导领着他进山了。

  这里是长白山原始森林,地上大雪足足有一尺厚,越往林里走雪越深,渐渐地,雪没到膝盖、没到裤腰。两位向导手握歪把子锯和开山斧在前边开路,曹保明紧盯着向导的脚窝,可是依然跟不上向导的步伐,走不多远,已是气喘嘘嘘……

  倒是老林里景色令人惊奇。虽然已是隆冬,可是披着白雪的大山里静悄悄的,感觉一点也不冷。冬天的松江河哗啦啦地流淌,河水清澈见底,连水底的沙粒、小石头也看得清清楚楚,让人感到十分亲切。河中稍微大一点的露出水面的石头上,落雪使它们变成了一个个漂亮的白馒头状,濛濛雾气从河岔里升起,老林里仿佛神秘仙境。

  北方的早春二月,五味子枝条已默默抽青,曹保明折下一技放在嘴里咀嚼,一股微苦粘液含在嘴巴里,空气中顿时散发出山林野谷的自然气息。雪洁白得令他忍不住抓起来吃了两口。不知名的小鸟在雪林里欢叫。

  由于没有路,反复两次由向导临时架桥。

  曹保明感叹着对记者说:“乡村山林向导太叫人佩服了!”那真叫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所说的桥,不过是他们从冰雪里抠岀一两根枯木,锯好架在河上,嘱咐同行者一手拄一根木杆子,小心移动。

  脚下处处是冰河、暗石窝,曹保明一不小心栽倒在一个冰窟窿里,帽子滚出老远。他爬起来,不一会儿隐约觉得右手二拇指疼,才发现手上已被树枝和河石刻出深深血痕。

  累了,只好躺在林中雪地上歇一会儿。他们足足走了两个半小时,终于来到了碱窑子,原来是老林中的一个大湖泡子。但见和他们在林中发现的一样,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野兽脚印。向导告诉曹保明,有马鹿、蜜狗子(专门吃冬天灌木上的冻蜜)、狍子、獾子、水獭(水獭坐在那儿喝水的印迹十分清晰),当然还有野猪,而且有些是刚刚过去的。

  所说的碱窑子原来是老林里方圆一个足球场大小的碱泡子。皆是因为动物们经常来此啃碱吃盐,动物多了,人也多了,渐渐形成了村落——原来,这就是大碱场村名的来历。证实了这个村名起源,曹保明和他的伙伴们满意而归。

  归途更加劳累。回来走的是森林里废弃的小火车道。古语说,行百里则九十为半也,山民说村子距碱窑子8公里,实际上10多公里。这时已是下午两点,向导嘱咐说:“快往外走,一会儿天就暗了,开冷啦。”在向导踩出的厚雪道上走,大家已累得“败道了”(累到极致已无法正常行走)。果然,午后山里气温迅速下降,一行人的鞋和棉裤都冻结了冰壳。后来,他们终于在下午4点天黑前走出了大山,完成了这次长白山村名的考察。


作者:编辑:佟燕玲
分享

相关新闻

关于中国彩虹网|广告服务|联系方式|网上投稿|法律顾问(吉林创一律师事务所)|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0431-82530026|举报邮箱:jb@chinajilin.com.cn

Copyright (C) 2001-2006 chinajil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彩虹网版权所有吉ICP备1700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