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平是捧红了众多歌星的著名音乐制作人,也是很多广为传唱的流行歌曲的词作者。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李广平一直以参与者的身份亲历了流行乐坛近三十年来的进程,同时也以见证者的身份目睹了流行乐坛近三十年来的变迁——在音乐制作和撰写歌词之余,他还写下了大量文字,这些文字的内容既有名歌诞生的过程,歌星成名的经历,还包括他本人对流行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对一些流行音乐人和音乐作品的分析与评价,以及业界剖析和对流行音乐的前世今生的回忆等等。李广平将这些文字结集成册,推出了一本名为《抵达内心的歌谣》的新书。
我们常常说自己是听着某某的歌、或者听着某某歌曲长大的,可见一个歌者、或者一首歌之于一个人的成长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毫无疑问,一首歌可以构成一个人成长的背景,甚至可以构成一个时代社会的背景,当我们偶尔驻足、回首往事时,令我们永生难忘的,除了那些对我们影响至深的人与事之外,往往还会有几首歌——几首依然在岁月深处浅吟低唱的流行歌曲。而每当听到这些歌,我们也总会想起与这些歌相关的人、相关的事、相关的岁月,我们总会在这些歌曲的旋律中想起自己最美的年华。作为20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李广平的青春岁月是与罗大佑、侯德健、崔健这些人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他刚刚步入社会的关键时刻,正是这些人的歌声给予他精神的滋养和思想的启迪,对他未来人生的选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李广平坦陈,一个人的精神源头很重要,有什么样的青春历程,就会塑造出什么样的人格模式。所以罗大佑对他的影响不仅仅是流行音乐的影响,而是文化上、生命上的影响,他之所以做了那么多年流行音乐的工作还恋恋不舍,其实是与他热爱流行音乐、热爱许多优秀创作人的作品分不开的。
对于流行音乐,李广平首先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追求,他认为流行音乐虽然被冠以“流行”的名义,却原本就是一种与流行时尚背道而驰的沉潜与舍弃、升华与选择。对于一个音乐制作人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价格高昂的器材和顶级的录音场地,也不是复杂高深的音乐技巧,而是对音乐思维的纯粹与专一,对音乐本身的领悟与思考。李广平最推崇的流行歌曲,是用最世俗的字眼,唱最平淡的深情。在他看来,流行音乐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而唱歌也只是一件普普通通的生命行为,用最自然、最舒服的嗓音唱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抒发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其实正是流行音乐的本质。基于这样的标准,李广平才会一再称赞李春波的歌词创作,是“绚烂归于平淡,内心波浪翻滚,却是一些实在具体的真心话”,从而把李春波的城市民谣视作一个时代的声音。正像一位乐评人对“歌者”与“歌手”的区分一样,李广平也把流行音乐的表达区分为“歌唱”与“唱歌”:歌唱,突出的是歌,歌的灵魂,歌的精神;唱歌,突出的是唱,唱的技巧,唱的嗓音——虽然只是前后颠倒,却将流行音乐的本质形象地揭示出来。
李广平自1993年进入太平洋影音公司,曾经先后推出了李春波、甘萍、李进、伊扬、火风、孙萌等著名歌手,他本人创作的《你在他乡还好吗》《潮湿的心》等歌曲也曾广为流传。作为业内人士,李广平的《寻找南方的声音》一文,可谓是一篇以广州为坐标的南方流行音乐的简史,他回顾了南方流行音乐的发展进程,也指出了其间的利弊与得失,他历数每一位音乐人的创作和特点,也对他本人的从业经历做了某种总结。对于书中收录的文字,李广平这样说道:“和音乐结合的方块字产生的力度与美感,让我流连其间,一写就写了三十年,无怨无悔。”而那些穿越他生命的歌声,那些融化在歌声里面的花朵般的词句,则给予他温暖的抚慰和问候,成为他心灵裂变的引爆点和精神救赎的起点,让他充满热情地调动自己所有的身体感官去体验人间的人情冷暖、感受俗世人生,然后力图以语言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来表达自己对人性的理解与关怀。
“一首歌能唱多久?也许,一辈子,也许,可以唱几代人……”李广平在《抵达内心的歌谣》序言中这样说道。
关于中国彩虹网|广告服务|联系方式|网上投稿|法律顾问(吉林创一律师事务所)|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0431-82530026|举报邮箱:jb@chinajilin.com.cn
Copyright (C) 2001-2006 chinajil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彩虹网版权所有吉ICP备17001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