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情 诗文留香 书评-文化 佟燕玲 2913588

山水有情 诗文留香

读潘占学诗集《阗心雅赋》

长春日报 ·2019-07-08

  在潘占学诗集《阗心雅赋》中,山水诗的篇幅占有一定的比重。登高览胜,经纬广纶,江海入怀。烟寺半篙水,渔村十里山,览物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既有诗人的“我在”,又有“写意”中的淡远空明,不以辞害志,字里行间充满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与赞美。

  游长白,巍峨的长白山,瀑布飞流,地河汩汩,峡谷幽幽,林海茫茫,极赋作者心灵之赞叹:“足踏三江游五岳,九州大美长白山”。观向海,向海位于吉林西部,是著名的“吉林八景”,俗称“仙鹤的家乡”。在那样一片贫瘠的土地上能拥有这样的湿地以及生态旅游资源,非但是鸟类的天堂,也是人类的福地。诗人几度光顾这里,写下“塞外奇葩”八百里瀚海的“洪荒”之韵:“芦苇荡中仙鹤舞,榆林树下野鸡鸣。黄沙细浪兰花艳,绿岛清波碧水平”。这样的通榆美景会招来好游者无限的遐想。还有通辽之行的“大青沟”与“山地草原”……可以看出诗人游历之乐,尽赏沙漠绿洲之奇与扎鲁特旗山地草原之美。

  潘占学的山水诗,真可谓“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地域辽阔,色彩艳丽,山水怡情,读来清新悦耳,朗朗上口,具有广泛的审美功能与诗教意义。

  说起山水诗的审美功能与诗教意义,先秦就有。山水诗至南北朝时谢灵运开宗立派,把自然风光入诗,使“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人的情感与山朗石秀融为一体,人文山水就成为诗人作家独立的审美对象。由此,山水诗至唐而明清至现当代,一直是文人雅士抒写与歌咏的重要体裁。

  《孟子》有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因此,“知人论世谈诗”就成为文学鉴赏的一条原则。潘占学自退休以来一直从事古体诗创作,结集而成的《阗心雅赋》分为七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较高的创作水平和艺术成就,特别是山水诗的成就更高。对此,也有诸多评论者发表过高论。今读《阗心雅赋》,收益很大,有“山水有情,诗文留香”之感,时至今日还能时常想起诸如《神奇九寨》或者《走进哥本哈根》等作品。

  无论是祖国的江山秀美,还是北欧的自然风光,在潘占学的笔下都极尽天地人和之美。山水诗的创作离不开“景”与“情”的契合。从审美距离看“景”与“情”的关系,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因情造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从感情色彩上看“景”与“情”的关系,有正衬的“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也有反衬的“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潘占学的山水诗,“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景物描写极具层次感与时代的张力,韵律的和谐与意象的高远旷达,使人在阅读心理上顿时产生舒适感与精神愉悦。

  甘肃敦煌有鸣沙山和月牙泉,山泉自古共处,沙水共生。泉形如月,沙动自鸣。正所谓“黄沙戈壁绿洲风,碧水清波皓月莹。一粒珍珠飞瀚海,千堆金谷抱泉鸣”。还有赞颂“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之誉的“大漠胡杨”——“大漠胡杨翰墨功,天生傲骨干枝横。千年神韵英雄气,万树鳌头叱咤风”。从诗歌的表达上看,文人的风骨与沙地边陲的英雄情结抒写得淋漓尽致。我们知道,自古山水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情感寄情于山水,借以表达或热烈、或祥和的情感以及遗世独立的“高蹈情怀”。因此,诗人在选取意象上就有分别,例如菊花在诗歌中往往有隐士的象征,花色淡雅,隐喻淡薄名利,不求闻达;“竹”更多的是“及到凌云品自高”的象征;“水”与“月”都有永恒的意象。还有动物,“猿”“杜鹃”“鹧鸪”等都有表达凄婉、哀伤或者思念之情;“燕子”就是一种吉祥鸟,“玄鸟不入凶宅”,成双成对的燕子是美好爱情的象征。

  潘占学诗歌选择的都是大气雄浑的诗歌意象,表现出极其丰富的美学内涵和审美理想,正所谓“诗言志”。在《七律·西北情怀》中,诗人有幸重访青海、甘肃两省,对西北山川古迹和历史文化虽曾有见闻,但重访故地仍心灵震撼。有的尚属首次涉足,因此,倍加眷恋。“重上高原九月天,人稀地广越荒蛮。柴达戈壁黄沙起,青海平湖碧浪翻”。可以看出,潘占学诗歌数字的运用,容易使人联想起李白“疑似银河落九天”或者毛泽东“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诗词创作风格。

  有时,诗人意象的选取也使用了“寒”“空”等词语以及择取的“用典”,反映了诗人退休之后对人生的反思以及时光易逝、道法自然的情怀。写长白山,“天飞碧玉彩云间,峻岭奇峰夏日寒。林海茫茫闻虎啸,野花片片引蜂喧。剑劈峡谷千年壑,空落洪流百丈川”。这里的“寒”“空”等意象表现出诗人在大自然之中自身的渺小,以及慨叹时光飞逝,岁月不待人的情怀。写承德避暑山庄,在“赞其依山傍水之美,赏其巧夺天工之艺”后,遥想当年康乾盛世,亦叹今朝人去楼空:“楼阁错落幽深远,庙宇萦环气势宏。王室兴衰烟雨去,今朝览胜望庄空”(《避暑山庄》)。

  大量的用典使诗歌既富有趣味性又增添了历史的纵深度。“举目长安足日月,遥思公主话贞观”(《青海一瞥》)。在唐贞观15年(公元641年),唐太宗和亲吐蕃,把文成公主下嫁吐蕃王松赞干布,换取200年间唐蕃之好。还有“张良或许居斯地,胜境何须冠此公?”(《张家界》)大家都知道张良是汉朝开国元勋。相传张良辅佐汉高祖平定天下后,至武陵隐居修道,故得名张家界。“丝绸古道张骞智,河套神兵李广鞭”(《甘肃之行》)。张骞是西汉时期著名外交家、探险家,是开通丝绸之路的使者和功臣;李广是西汉时期名将,精武善射,被誉为“飞将军”。还有《夜登地王大厦》“向使老人仍健在,可识昔日小渔村?”与《再访黄埔军校》“大浪淘沙云雨去,成王败寇数风流”等。诗歌中大量的用典可以看出占学兄见多识广。

  有人说,潘占学的山水诗有盛唐之风,空明而淡远。然而,我认为这种“淡”,不是语言色泽上的“淡”,而更多的是创作主体心境的“淡”。在山水中“安置”诗人幽独的心灵,包括人生体验,实际上是诗人“心灵的外化”。是的,大多山水诗人总是以恬淡之心,写山水清晖,并非全然是客观描写,主要是一种心境的建构,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言有尽而意无穷”(《沧浪诗话·诗辩》)。

  总之,潘占学的山水诗创作疆域广泛,既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也有小桥流水、烟雨杏花。“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辞”(韩愈《上襄阳于相公书》),意境悠远,闲淡静谧。往往于抒情之中,将沉重的书写对象,经他润笔,气运顿觉轻扬。

作者:薄景昕编辑:佟燕玲
分享

相关新闻

关于中国彩虹网|广告服务|联系方式|网上投稿|法律顾问(吉林创一律师事务所)|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0431-82530026|举报邮箱:jb@chinajilin.com.cn

Copyright (C) 2001-2006 chinajil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彩虹网版权所有吉ICP备1700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