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看邓超导演兼主演的《银河补习班》,需要备好纸巾!这似乎给了观众一个心理预期——它跟邓超此前导演的喜剧《恶棍天使》《分手大师》不太一样,至少这回他不会在大银幕上插科打诨了。自点映至今6亿多元的票房,似乎印证了“伐木累”的逆袭!
进入暑期,一听“补习班”三个字,无数家长估计会被戳中心窝,但《银河补习班》讲的却不是“补习”的事,而是人们该集体“补习”梦想。正如邓超饰演的马皓文对儿子马飞说的:“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的确,当寒窗苦读的学子们一旦忘了当初为什么要“出发”,“拉弓”就会变成一种机械行为,且这个“动作”一坚持就至少得12年,学习自然成了辛苦的事。
片中,邓超和编剧俞白眉共同架构了某名校教导主任的形象,并借由他极致的“唯分数论”直指教育弊端。当老主任将每届考走的优秀生的肖像照挂满办公室的墙面,马皓文却对所有人说:“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这句话振聋发聩,共鸣感杠杠的。而激发人们共情的,则是《银河补习班》长达近30年的故事铺陈——观众回味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1992年亚洲杯、1997年香港回归,甚至1998年抗洪救灾等大事件。
马皓文设计的大桥意外坍塌,为单位“背锅”入狱;儿子马飞在母亲“我都是为你好”的理论中成长……固然,把马飞置于社会普遍视角下,他确是个“差生”。但出奇的是,在马皓文眼中,他的儿子就是有能“飞上天”的本事,结果后来马飞真的成了航天员,由此可见,拥有梦想或会把一切不可能变成可能。
笔者以为,《银河补习班》恰恰承载了电影作品的内在属性——引人深思,领人前行。
在电影147分钟时间之外,许多观众不禁反思自己的教育观。诚然,如片名所寓意的一般,这种纯粹对梦想的“补习”可能仅限于“银河系”,我们终需回归现实,但哪怕是能激发更广泛人群拿出真诚的态度去直面教育“痛点”,也是电影之于中国观众最大的贡献!
关于中国彩虹网|广告服务|联系方式|网上投稿|法律顾问(吉林创一律师事务所)|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0431-82530026|举报邮箱:jb@chinajilin.com.cn
Copyright (C) 2001-2006 chinajil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彩虹网版权所有吉ICP备17001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