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暑假即将结束。今年这个暑假,不少孩子行走在社会大课堂,在游学旅途感受名校氛围,在名胜古迹学习传统文化,在夏令营体验集体生活。携程近日发布《2019暑期游学账单》显示,今年我国暑期单次游学人均消费8641元,游学家庭平均花费超过2万元,越来越多的家庭让孩子践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游学成“第三种教育力量”
“以前暑假忙着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闲下来就是手机电视。今年过了个不一样的暑假,到欧洲游学去了。”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的可可体验了一次国际名校游学之旅,“在德国弗莱堡大学,老师随意地坐在桌子上跟我们沟通,还贴心地为大家准备了小零食。老师提问后,德国学生打个响指,就起来回答问题了。这种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听课质量高。”
传统的夏令营也火热。“来到夏令营,运动多了,饭量大了,更加独立了,也更加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宜昌市伍家岗隆中路小学的郭九禾刚结束一段军事夏令营,过了7天的准部队生活。
新东方武汉学校国际游学部的杨经理告诉记者,今年暑期,由他们组织,从武汉出发去国外游学的团队有20多个600多名学生,游学以名校参访和暑期插班为主,每期10天至15天。
据艾瑞咨询《泛游学与营地教育行业白皮书》数据,2018年我国泛游学与营地教育用户规模约3121万人次,中小学生是主力,“教育+旅行”越来越受到青睐,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外的第三种教育力量。
中小学生多,市场空间大
“想趁年少获得更多的新鲜体验与经验,为未来规划做参考。”这是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梅雅钦参加国际游学的动因。梅雅钦的妈妈表示:“孩子平时想法很多,但缺乏付诸实践的动力。希望她能在游学后将自己的想法捋一捋,达成想得多、看得远、做得好的良性循环。”“实践学习、寓教于行的教育理念已逐渐被学生和家长所接受。”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陈闻晋教授认为,家长教育观念的变化是暑期游学与营地教育火爆的主要原因。《泛游学与营地教育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游学与营地教育家长多为70后、80后,中等收入人群为主体,普遍拥有较高学历,教育决策比较民主。2018年,全国游学与营地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在946亿水平,预计未来将保持20%左右年增长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在园幼儿4656.4万人,中小学生1.74亿人。巨量受教育人口,为游学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期待游学与营地教育健康发展
“34名学生,4名带队老师,行程安排得很满,在英国的时候我坐错了地铁,就和队伍走散了,当时我很慌张,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对着地铁线路图,问了很多人才找到队伍。”可可讲述了这次游学中的经历。
郭九禾的爸爸坦言给孩子报名夏令营时有顾虑,因为媒体报道有的夏令营发生过欺凌事件,担心孩子安全。让学生和家长不放心的问题还有不少,比如价格虚高,产品实际内容和广告宣传大相径庭,打着游学的旗号却只带着孩子们玩了一圈,等等。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游学包括营地教育,总体而言还处于低水准,游得多,学得少,不少是打个游学旗号的青少年旅游团,游与学深度结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如何推动游学与营地教育有序健康发展?陈闻晋教授建议,政府部门要对市场机构进行专业资质审查,设立准入门槛。市场参与主体要保证产品质量,将游与学相得益彰,共同推动行业自律体系的建立。学生和家长们在挑选游学产品时,需保持冷静理性,不可盲目跟风。媒体也要积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关于中国彩虹网|广告服务|联系方式|网上投稿|法律顾问(吉林创一律师事务所)|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0431-82530026|举报邮箱:jb@chinajilin.com.cn
Copyright (C) 2001-2006 chinajil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彩虹网版权所有吉ICP备170013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