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曹保明讲故事:好大凉冰块子! 图有趣-有趣 佟燕玲 2820135

  运冰。

  冰面凿出冰眼后,用大锯伸入冰眼内锯成见方冰块。

  吉林的冰雪文化,独特的冰雪记忆清晰而深厚——“好大的凉冰块子!”就是吉林独特的技艺和记忆。现今的人认为,在东北冬天,人们去冰上采冰,只是为了做冰灯或垒冰墙,其实人们采来吉林大江上的冰,还有一种是为了——吃。吉林人有吃冰的久远历史和独特的吃法……

  日前,吉林省非遗中心要制作纪实片《吉林北山庙会影像志》,曹保明在参加吉林市召开的专家研讨会时说:“没有想到,我们在吉林市非遗中心编写的《北山庙会》丛书中,发现了古代吉林人吃冰的故事。原来,在北山庙会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里,早就把吉林的冰雪文化展现得鲜活而生动。”

  北山庙会主要是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而此时东北天气也回暖了,在人山人海的庙会上,除了卖各种物件和小吃的小摊外,人们往往会发现一些挎着猪腰子筐的小贩,筐上盖着一块小手巾,在人群里串来串去叫喊:

  “来吧,好大的冰块儿!”

  “大块儿的凉冰啦!”

  原来,这就是专门卖冰块的。

  不用说,他们的生意十分红火,而且,冰这东西便宜、又解渴解暑,常有一些穷人家的苦孩子,为了自己挣点学杂费,专门到北山庙会卖大块冰,吉林古老的冰雪文化就这样走入民间、走向了百姓的生活。

  他们有独特的手艺,生活在吉林市(古称船厂,吉林乌拉)的百姓,在生活中创造了一种采冰、埋冰、封冰、启冰的独特技艺与手法。在严冬,当松花江大江一封冻,家家就开始挖冰窖了。冰窖两三米深,有三口大缸那么大。人们用锯或凿的方式把晶莹的洁冰从江上采取,然后人背或车拉,运回家中。在储存冰的窖底,先垫上半尺厚的谷壳(后来也有的用稻壳),以防地下水上来润化晶冰;然后,开始摆放第一层冰;放完冰,再撒一层谷壳,接着再摆一层冰。这样摆砌,一个家庭冰窖可存摆四五层冰。

  藏冰窖内以谷壳(或稻壳)来垫冰、铺冰,是为了使冰不直接接触土,以免土吸去冰里面的水分。而植物壳的干爽,又会将晶莹的冰保持原貌原态,具有冰凉爽脆的口感。而且,在冰窖的四周,也要扩大一尺左右,以吉林本土缸窑的缸岔子围砌,以防鼠类盗洞,使冰保持洁净,保持原味儿。人们对冰雪的这份理解,实在是太有智慧了。

  从前,不单是人们在夏季可以啃到晶莹冰凉的冰块、冰粒、冰球,还有许多肉铺和大户人家,夏季全靠凉冰镇鲜肉、解暑。可见,冰,一年四季都是吉林人亲密的伙伴。

  曹保明说:“吉林的冰雪伴随着黑土地上的每个人度过了多少难忘的童年啊!今天,冰和雪依然陪伴着我们的生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就在今天,许多村落的人还会挖制这种冰窖放冰。往往没有冰箱的人家,或者一旦村落停电,这种冰窖便会发挥独特的作用。这种采冰、窖冰、用冰的手艺,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传承。此外,吉林的冰雪文化也扩大了我们对冰雪文化内涵的开发和思考……”

  直到今天,吉林人还常说一句谚语:吉林城铜帮铁底松花江,还有十万大兵(冰)呢!我们要真诚地说一句——你好,吉林冰雪,北方人亲密的伙伴。

  (本栏图片由皮福生提供)


作者:编辑:佟燕玲
分享

相关新闻

关于中国彩虹网|广告服务|联系方式|网上投稿|法律顾问(吉林创一律师事务所)|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0431-82530026|举报邮箱:jb@chinajilin.com.cn

Copyright (C) 2001-2006 chinajili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彩虹网版权所有吉ICP备1700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