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首页>彩虹网首页广告位

影像中的党史:刑场上的婚礼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2021-06-09
  198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刑场上的婚礼》正式上映。男女主人公——周文雍、陈铁军两位年轻革命者的爱情故事开始被大众熟知。

影片拍摄的历史背景是1927年的广州起义。周文雍、陈铁军是否真的在刑场上举行了婚礼?这对受组织指派假扮夫妻的年轻人,在相识相遇、共赴生死的一百多天里,究竟结下了怎样的感情?

图片 


刑场上真的举行婚礼了吗?


现在,当我们要把青春和生命献给党、献给人民、献给革命的时候,我要向大家宣布,我们就要举行婚礼了。让这刑场作为我们新婚的礼堂,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新婚的礼炮吧!

198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刑场上的婚礼》在全国上映。影片结尾,在火红的木棉花树下,陈铁军这段刑场上的演说,成为影片最震撼人心的部分,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

图片

△ 扮演陈铁军的女演员宋晓英当年与影片中的陈铁军同龄,都是24岁。

 

《刑场上的婚礼》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

192826日,在广州红花岗刑场,周文雍、陈铁军,两位年轻的共产党人面对敌人的枪口,把刑场作为结婚的礼堂,把反动派的枪声作为结婚的礼炮,从容不迫地举行了婚礼。这个故事既壮烈又浪漫,感人至深。

但是,这场婚礼是否真的举行过?刑场上的婚礼之外,两位年轻人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又是如何相遇相识?他们之间真实的感情到底如何?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办公室主任何秀婷称,其实电影是对这个事件进行了一个艺术的提升,就义的时候,两位烈士是没有具体说我们要举行婚礼的。

当时牺牲前,周文雍把白色围巾披在了陈铁军的脖子上,陈铁军就用手松了一下周文雍脖子上的绳索,希望他勒得不要那么紧。这些都是在当时报纸上描述的场景。何秀婷为我们还原了周文雍、陈铁军牺牲前的部分细节。

图片 

△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周文雍、陈铁军的雕像(李谦摄)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多位党史研究学者深入挖掘整理周文雍、陈铁军的革命经历。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资深研究人员谢燕章也曾这样还原两位烈士牺牲前的情形。“192826日,反动派军警押着周文雍、陈铁军、何穗成三人,乘三辆手拉黄包车从西堤出发,向 红花岗刑场驶去。据当时在场的目击者回忆,抵达刑场后,周围聚集了不少民众,反动派怕生变故,草草下达了枪决命令,现场很快传来了三声枪响。

周文雍、陈铁军并未在刑场上举行婚礼,而且反动派也不可能等他们举行婚礼后才行刑。谢燕章十分肯定。

何秀婷:192826日是元宵节。陈铁军和周文雍手拉着手、肩并肩,英勇就义。枪声响了,两位烈士倒下来,当时周文雍用尽最后的一口气说,同志们,革命到底。

记者:最后说话的不是陈铁军,是周文雍?

何秀婷:是的。

两人是否真的产生了爱情?


同志们,今天行动委员会召开了紧急会议,由于叛徒的告密,会议决定起义提前到今天凌晨330分,现在请大家对表。冲啊!周文雍说道。

这是发生在19271211日凌晨的一幕。周文雍和张太雷、叶挺、恽代英、叶剑英、杨殷、聂荣臻、陈郁等人一起领导了广州起义。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杨琪介绍,周文雍是广州起义的重要领导人,他当时已经是广东省委常委。广州起义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工农兵联合。(工人)赤卫队有三千多人,他(周文雍)还兼任了广州工人赤卫队的总指挥。

1927年是血雨腥风的年代,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对共产党人进行逮捕和屠杀。在严酷的斗争和血的教训中,党深刻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继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决定发动广州起义。

周文雍和陈铁军的相识,正是在这一迫在眉睫的紧急关头。爱情何时萌芽,如今已无从考证;但从19278月到19282月短短一百多天时间里,俩人假扮夫妻时间虽不长,但已在出生入死的共同经历中心灵相通。

· 默契的辣椒饭

广州起义前,周文雍曾在请愿示威游行中被捕入狱。为了营救他,陈铁军送去了辣椒饭,结果夜里周文雍就发起了高烧。看守怕周文雍得的是传染病,很快就把他从拘留所转入犯人留医处,周文雍因此成功获救。

佛山禅城陈铁军纪念馆讲解员戴晓燕说,这对假夫妻此时已有了真默契

一个是在外面,一个在里面。陈铁军送的是辣椒的饭,广东人肯定是受不了这个,而且不让喝水。为什么要送这么多辣椒?周文雍肯定要充分地配合、了解陈铁军的意思,才能把他从监狱里面解救出来。戴晓燕说。

陈铁军比周文雍年长一岁,尽管两位年轻人已互生好感,但为了革命事业,两人都将这份感情藏在心底。

· 出生入死,重返险境

广东江门开平市的周文雍陈铁军纪念馆馆长刘锡初说,广州起义宣告成立的广州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一个城市苏维埃政权。但是,因反动势力迅速反扑,敌我力量悬殊,广州起义最终失败,周文雍与陈铁军撤离到了香港。

图片 

周文雍书写的广州苏维埃政府(部分复制)(周文雍陈铁军纪念馆提供)

 

刘锡初:这几个字是周文雍写的,广州苏维埃政府。当天起义完就成立了这个政府。

记者:当时广州苏维埃政府这个牌子就挂在现在的广州起义纪念馆那?

刘锡初:对,当时的公安局门口。

佛山市禅城区档案馆副馆长梁健鹰根据馆藏档案记载告诉我们,“1928年1月,周文雍和陈铁军又先后从香港返回广州,他们的任务是重建广州市秘密机关。”

血雨腥风后大难不死,两人是否也曾惺惺相惜?再次决定重回广州,这份决心之下,二人有没有过一丝犹豫?

曾和周文雍在广州起义中并肩作战的聂荣臻元帅当年接见电影《刑场上的婚礼》创作人员时曾这样回忆,广州起义失败后,李立三坚持派周文雍回广州,我是不同意的。周文雍在广州名气很大,他是公开身份的,谁都认识他。但周文雍态度很好,他表示服从组织决定。

· 周文雍的要求是合张影

19281月,周文雍、陈铁军回到广州后仅一个月,就因叛徒告密,双双被捕入狱。

广东江门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弢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周文雍被捕后,始终坚贞不屈,敌人无计可施,宣判他们死刑。法官就问他们还有什么要求,周文雍提出:和陈铁军合照一幅照片。

 图片

△ 周文雍和陈铁军的合照

 

192826日,监狱的铁窗前,23岁的周文雍和24岁的陈铁军留下了两人最后一张也是唯一一张合影。两人并肩而立,表情淡定从容,没有一点对生命倒计时的惶恐。陈铁军头戴绒线帽,身体很自然地向一侧倾斜,表情中带着些许的高傲甚至不屑;周文雍此时已被要求脱下满是鲜血的囚服,换上了西装,但不自然下垂的右手,依然能看出被严刑拷打后变得扭曲的手指和手腕。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杨琪表示,特别是(19282月)15日《申报》的报道比较详细,是日下午,军法处下令将周夫妇两人摄影存档。是时,周夫妇尚无惧容,面无惧色。两人拍照毕,法官宣布判决罪状。’”

 图片

△ 1928年2月15日《申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提供)

 

还是叫《刑场上的婚礼》比较好


当时的广东省交通员李沛群在西关看见了这张合照,回香港后向军委负责人聂荣臻汇报。聂荣臻十分感动,说了一句那是刑场上的婚礼啊!此话不胫而走。

聂荣臻回忆,广州起义失败后,我在香港报纸上看到他们两人被杀的事情,报纸上还有他们俩赴刑前的合影照片。我把照片剪下来,藏在身上,一直到长征路上,因为天天打仗到处奔走,最后才丢失,但我没有忘记这件事。

《刑场上的婚礼》筹拍时,聂荣臻、徐向前两位元帅曾先后五次在家中接见编剧张义生和导演蔡元元,聂荣臻元帅亲自向他们介绍周文雍、陈铁军两人的特征和斗争事迹,要求他们拍好这部影片。

你们的剧本提纲我看了,剧本名字我想过还是叫《刑场上的婚礼》比较好,观众一看就明白了。聂荣臻表示。

192826日,一树火红的木棉,见证了周文雍、陈铁军年轻的面庞和坚毅的信仰;他们的革命友谊亦或是没有说出口的爱情,则永远地埋藏在两个人的心里。

陈铁军的家乡佛山禅城,周文雍的家乡开平百合镇茅冈村,两地相隔150公里。

如今在禅城、在百合镇,两地都保留着他们的故居、纪念馆,也都有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学校、班级:禅城铁军小学、百合镇初级中学周文雍陈铁军班。当年周文雍在监狱墙上写下的诗,现在的年轻人依旧在吟诵,并不曾忘记。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驱为群裂!

图片

作者:编辑:王雪松
分享

相关新闻

关于中国彩虹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上投稿  |  法律顾问(吉林创一律师事务所)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0431-82530026  |  举报邮箱:jb@chinajilin.com.cn

Copyright (C) 2001-2020 neabridg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彩虹网版权所有   吉ICP备 05002603号-3